公积金改革僵局不必苦候“顶层设计”,也断不可把“顶层设计”当作僵局持续的理由
近日,籍由广州公积金新政二度征求意见,围绕住房公积金制度长久以来存在的争议再度被“点燃”。有媒体即指出,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下文简称《条例》)实施已有12年。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公积金制度已呈现多方“不适”,修订《条例》呼声高涨,甚至遭遇“存废之争”。
平心而论,围绕公积金改革的争议可谓由来已久,至于废除公积金这样看似激进的言论,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说法。而正如上述媒体所总结,公积金改革进程之所以迟迟难以推进,正由于住房公积金涉及包括单位、职工、中介机构、地方政府、管理中心、监管部门等众多利益相关方,而各方相差巨大的利益诉求导致改革共识难以凝聚。
在此情境之下,公积金改革僵局难道就应当“合情合理”地延续下去?对于肩负改革重任的政府而言,这不仅有渎职懈怠之嫌,更是加快社会矛盾积压,平添隐患。
事实上,前述“改革僵局难以打破”,其基本内涵是整体性的公积金制度改革方案难以调和各方利益,也就是所谓公积金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难产”。若对现行公积金制度引发的众多非议进行梳理,人们或可发现,诸如单位缴存额差距过大、首付过高导致公积金难以使用等问题,确实需要顶层设计加以修正,可仍有相当多民怨极大的问题,根本无需上升到顶层设计的高度,而更多可以通过现行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加以纾解。而这部分通过“修补”即可解决的问题,恰恰可以成为打破公积金改革困局的切入点。
换言之,公积金改革僵局不必苦候“顶层设计”,也断不可把“顶层设计”当作僵局持续的理由。
具体而言,针对公众意见最大的公积金申领使用环节,除去首付高门槛引发的批评外,公积金管理机构受理申请及发放资金的效率同样是引发民众不满的突出矛盾点。相当多的职工在辛苦凑足房屋首付款后,却因为公积金贷款申请受理不及时以及放款时间漫长,而无法顺利履约。在部分公积金购房者较多的一线城市,住房公积金从申领到实际发放可能需要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如此低效率的运行方式,不仅打乱了许多购房者的置业规划,甚至使不少购房者不得不完全选择还款压力更大的商业贷款。而多数苦盼公积金贷款的购房者本身也属于中低收入阶层,如此一来相当于从首付门槛之上,又再次剥夺了一部分购房者的公积金使用权。
对此问题,政府部门及公积金管理机构完全可以从优化内部工作流程着手,对现行冗长的申请链条进行再造,尤其是增强前沿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从传统的全书面材料申报审核,逐步转为电子材料、远程提交及部分内容的自动化审核。同时在资金拨付上,也可以采取更多效率较高的集约化处置手段。另一方面,对于公积金管理机构内部少数员工工作懈怠乃至玩忽职守的问题,管理机构及政府也应加大查处惩罚力度,进一步树立管理机构的服务意识及职业荣誉感。
此外,有关公积金资金日常管理不当,回报率过低而受到通胀等因素影响的问题,同样是近年来受到民众及不少金融业内人士强烈批评之处。事实上,这不仅是公积金所面临的难题,同样也是包括地方社保资金在内的不少公共保障资金遭遇的共性问题,也引发了民众对未来公积金、社保金会出现亏损而信心不足的疑虑。对此,相关部门也完全可以通过修订公积金资金的利息核算及委托管理的相关规定,将公积金管理交由部分具有良好声誉的专业机构协助管理,确保公积金在真正做到保值增值的同时,也满足申请人即期使用的需要。进而以此增强民众对公积金制度的认知和信心,为顶层设计改革凝聚支持,而非继续老生常谈地纠结于公积金的原则理念争议,却令普通民众背负沉重代价。华化成